•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青海高校

青海日报印发特刊专题报道我校承办2016年青洽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时间:2016年07月05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6月20日下午,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青洽会”组委会、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6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主题活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西宁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青海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战略支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重大方面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探索和思考开放发展新思路与新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6月21日,青海日报印发特刊专版报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要观点。

 

 

深化合作交流推进青海对外开放

——青洽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论坛精彩观点摘登

 

 “一带一路”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青海作为联通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省份,是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一带一路”中有着重要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当前,青海正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善的交通网络、多元包容的文化胸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紧密对接并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6月20日,第十七届青洽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西宁举行。论坛中,来自相关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对外开放、深化交流合作,打造战略支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等开展研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新思路,谋划开放融合新举措。

本报特摘登嘉宾在论坛中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让绿色发展
     成为青海发展之魂
   经济日报社内参编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孙世芳

 

 

 

【嘉宾简介】

孙世芳,经济日报社内参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专著20多部。

 “绿色发展”如果搞不好,我们就难以深入“一带一路”,如果不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我们就错失了很多的机会,也影响了地区的绿色发展,也就是说,绿色发展和深度融入是我们发展的两翼。我们对内要绿色发展,对外要深度融入。

青海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发展的特征及路径,如何培育和提升青海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青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青海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探索绿色发展的青海模式;其次,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再次,建立绿色发展的创新体系;最后,制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分析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地区发展的基础环境。在过去一年,我们讲区域发展要遵循区域发展的规律,单从青海的情况来看,这个位于西部的省份从总体的发展态势上看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不仅经济建设在平稳上涨,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一些优势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如优势产品多晶硅、风电产业、光伏发电,肉类等等。青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加上现在的一些政策,一些发展对策也是符合青海发展实际的。

同时,从数据上看,青海尽管经济总量不大,但其资源优势强大,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方面,特色鲜明,通过实践,肯定会闯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青海之路。

绿色发展既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经济社会状态,既突出了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也谋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未来发展中,青海有基础、有条件,通过提供绿色产能和服务,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中的独特作用,保持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并将潜在优势变成现实的区域竞争力,成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探索构建绿色发展的青海模式、产业体系、创新体系、机制体制,对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青海生态优势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白津夫

 

 

 

 

【嘉宾简介】

白津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巡视员、副局长,现任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央党校《理论前沿》副主编、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

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合作内涵,增强发展优势。青海区位特殊、地位重要,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绿色发展潜力巨大。要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绿色生态这一比较优势,深化青海开发开放,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为什么要“深度融入”?首先,“一带一路”构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并且正在从愿景走向行动。共建“一带一路”,一般性参与已经不够了,现在需要突出做好深度融入的文章。其次,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显而易见,只有深度融入才能适应大融合的需要。再次,“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国务院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不是淡化比较优势而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最大化,才能实现发展优势最优化。

如何深度融入?对于青海来说,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发挥好青海“绿色生态和民族人文优势”,促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融入“一带一路”的主动性,增加新机会、拓展新空间,放大新优势。我认为,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树立大生态理念,构建三大体系;“互联网+”绿色生态;围绕绿色发展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生态增值和生态富民;坚持生态协同、绿色共享。

我认为,支持青海在深度融入中先行发展,发挥青海绿色生态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其在开发开放中先行先试、适度超前发展。

支持建立各类合作平台。“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根据“十三五”推进双向开放的需要,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建设产业合作基地”的要求,青海要主动做好并联工作,积极构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与沿海发达城市合作,共建组合式产业加工基地,联程式服务基地,形成联动式发展模式。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制造优势与青海跨境合作优势结合起来。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使我国企业不仅能顺利走出去,而且还要真正“走进去”。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支持各地深化与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支持设立新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通过中外合作平台引进国外优质资本、技术、人才、经验等诸多方式,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青海应结合特色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发展跨境工业区和特色经济合作区,如利用高原珍稀生态资源,发展生物制药、健康保健食品,建立国家大健康产业基地。探索在青海建立“中国瑞士国际旅游合作园”。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青海应积极谋划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合作方式,强化对大通道的服务功能,在推进线下丝绸之路建设的同时,精心打造线上丝绸之路。

围绕自贸区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根据国家公布的《自贸区战略》,我国自贸区战略首先向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发展中国家倾斜。中长期形成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贸区网络。基于此,探索在西宁设立与新疆口岸联动的自贸区网络,按“内陆港”模式,通过关口后移、把口岸功能延伸至内地,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属地报关、属地验放”的直通式通关。建设具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和商贸服务相结合的国际物流枢纽。

支持建立西宁新区,作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载体,强化服务功能,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积极争取成为国家“有针对性地培育打造一批共建走廊试点示范省(区、市)”。同时,建立具有民族文化区域特色的经济区,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成为发展优势。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带动藏区经济发展,提高共享发展水平。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优势、广阔空间,加快青海开放开发一定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

 

 

以开发性金融方法,

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蒋志刚

【嘉宾简介】

蒋志刚,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行长、业务发展局局长、规划局局长等。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管理工作,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国内外规划合作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曾主持完成的与国防大学合作的支持国家战略有关规划研究报告,获得习总书记批示。推动国开行与国外政府部门签订规划合作协议20余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的结束。今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落地的重要一年。我们通过总结开发性金融的规划实践,提炼出“融智+融资”的“两融模式”,不仅引领未来的经济实践活动,而且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和落实。 “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务实、踏实推进。

所谓“两融模式”,“融智”就是从区域、行业、客户、专项、国别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开展国内国外规划合作与研究,提供融智服务;“融资”就是为重大项目实施设计融资方案,提供“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从“融智”到“融资”,就是从研究国情开始,拟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优先发展领域,进而梳理重大项目。同时,分门别类地策划融资方案,最后推动项目落实。

实施过程分八个步骤,即宣介、签定协议、组建专家队伍、研讨国情资料、到合作国考察调研、邀请对方到中国来访问、规划文本和项目合作事宜谈判,最后推动项目落实。八步走工作流程不仅有助于项目落地,而且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五通”的实施。

这个模式这样成功,那“一带一路”究竟应该怎样策划?“一带一路”的总规划就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我们搭建了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平台,首先把国际规划分为三类,区域国家规划专项规划分门别类,因为国家非常多,所以我们将国家的规划分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过“一带一路”的规划重大项目的储备库,每年推动若干重大项目,这个就是行动路线图,也可能是总体的构想。

同时,搭建我们的规划合作平台,把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组合在一起。区域规划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编制了中巴经济走廊愿景规划、中欧经济区域新欧亚大陆规划等等,专项规划里面我们重点是亚洲周边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规划,境外合作产业园区专项规划,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规划等等。

 “两融模式”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提供全流程谋划、全链条服务、全方位融资主导,并且将全面发挥合作国政府的组织优势以及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针对不同项目提供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两融模式”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一带一路”的务实推进打好基础。大幅提升了中国影响力,实现战略主动。“两融模式”不仅将引领未来的经济实践活动,而且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与落实,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抓手。“两融模式”的核心是规划的合作与研究,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样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谋划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可行性、方向与目标,进行战略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两融模式”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划先行为后期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不同项目的特点需要融资模式的不断突破,信用结构的创新是国际项目高成功率的前提,同时,中外双方密切合作推动项目的加快落地。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离不开政府、银行、企业的紧密协同。成立丝路规划研究中心,有助于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落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青海师范大学”

        

上一篇:校党委书记张雄伟、校长刘同德一行赴首都师范大学座谈交流
下一篇:首届“灵动环湖秀”在我校举办
(作者:佚名 编辑:青海师范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